2019年6月10日,第一届“环境污染防治与健康”技术论坛暨永利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如期举行。会议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陶文铨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刘文清教授,上海市政府参事、同济大学徐祖信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阚海东教授等知名学者和专家,以及上海市生态环境环境局、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领导及嘉宾出席。
市生态环境局施敏处长在致辞中肯定了永利环境对上海生态文明建设所做的积极贡献。她认为通过政府、企业、公众多体的联动作用可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亦是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施敏处长寄语永利环境可以再接再厉,继续为推动上海生态环境的科技进步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力服务。
集团总裁朱雷在致辞中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环境板块是永利总站ylzz55“十三五”期间着力打造的战略新兴业务板块,众多专家与从业人员的支持与盼望是永利环境不断前进的动力。朱雷总裁强调,永利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的正式揭牌标志着建科环境业务板块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集团将会继续助力永利环境尽快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环境服务机构。
陶文铨:计算模拟技术对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贡献不言而喻,环境领域技术人员以此着手、可以更好地进行各类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工作。
在此次会议中,陶文铨院士率先发表了以《环境风洞及CFD在室外大气环境质量模拟中的应用研究报告》为主题的演讲报告。陶文铨院士从大气环境与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及相应的防护措施等角度着手,仔细讲解了数字模拟技术的方程式、计算过程,以实践案例的形式展示仿真系统对于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作用。通过阐述西安除霾塔的建设方案、设想过程及最终净化结果对比效果,陶文铨院士再次强调了计算模拟技术的重要性。通过数值模拟计算,雷诺数大于临界点时、流动结构基本相似;为各类风洞试验结果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撑。
刘文清:没有任何单一技术是可以解决所有的大气污染物,而是需要多技术共同努力、共同协作。
刘文清院士立足区域大气环境探测技术角度,探讨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需求背景及措施。他指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仍较为严重、区域性污染问题突出等情形下,完整的大气环境探测系统必不可少,大气环境多维度监测平台应运而生。通过讲解当前中国在大气污染控制措施的方法技术及实践案例,刘文清院士阐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发展思路,如“互联网+智慧环保”策略,强调应重视探测平台的建设和新技术的应用,通过近地层传统监测技术、边界层扫描激光雷达探测、对流层探空气球、平流层飞机监测以及卫星观测等建立多平台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平台,同时提高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作用。
阚海东:每个人不仅要关注环境,也要关注健康,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阚海东教授从大气污染的暴露水平和疾病负担、近期我国大气污染与健康研究进展、以医疗角度出发谈个体应对策略等三个方面阐述了《雾霾的健康危害及应对策略》。详细讲解了PM2.5、臭氧对人体的危害及由此造成的死亡人数数据分析图,描述了国际大气污染健康研究的历史及研究进展。通过对人体环境的健康、急性、慢性、干预方面的健康影响各类数据分析,结合盲样交叉对比试验、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雾霾对人类健康的具体影响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个人可以通过科学饮食及物理防霾等方式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永利环境:创业阶段主要任务是形成主要产品和服务、打造技术管理团队、塑造核心竞争力,完善“咨询+监测+治理”产业链。
此次会议由永利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汤立杰主持。会上,永利环境总经理陆津龙简要回顾了建科环境三年工作、展望了2020年的发展规划。陆津龙表示, 2016年3月环科院环评中心脱钩转制为上海环科环境评估咨询有限公司,2017年初集团内部环境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监测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划入,并最终合并成为永利环境。
基于永利总站ylzz55长期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平台,永利环境开展了国家“十三五”重点专项课题,并主编相关标准;同时完成了市局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课题,以及院科研基金项目中外环评政策对比研究、中美排污许可证对比研究等。经过三年的运作和发展,永利环境实现年产值增长约3000万元,预计2020年公司总产值将达到1.8亿元。同时公司新建环境监测实验室获得了CMA、CNAS资质,新拓展的环保治理工程部获得了环保专项工程资质和安全许可证,公司通过了ISO9000体系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对于公司2020年的工作展望,陆津龙总经理强调集团将环境业务列为“十三五”期间新兴战略板块,未来公司将为城市建设“全生命期”系统服务添上浓重一笔,用专业服务实现“生态让城市更健康”。另一方面建科环境到2020年底定位仍是处于创业阶段,形成主要产品和服务、打造技术管理团队、塑造核心竞争力,完善“咨询+监测+治理”产业链是重中之重。对于公司近年发展规划,陆津龙还认为在国家、上海市的环境保护政策导向下,加强对比研究如先进国家的技术法规、BAT最佳可行技术、先进的产品技术和工艺,对标先进的环境服务机构,在建筑和环境领域创出“建科环境品牌”是需要深耕细作的重要任务之一。